被“看见”的孩子,才能长出情绪稳定的铠甲Hi,我是爱分享的鱼妈~怀孕时,中医说我肺火旺,肚里的宝宝怕是个急性子。如今看来,这话竟半点不假。鱼仔自小就是个“小火炉”:喂奶慢了会涨红小脸大哭,积木搭歪了就一把扫落在地,吃饭时筷子夹不起菜,能直接把盘子掀翻……那些鸡飞狗跳的瞬间,曾让我无数次怀疑:养个情绪稳定的孩子,难道真的是奢望?直到后来我才明白,孩子的情绪风暴从不是“故意捣乱”,而是他们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喊:“看看我,理解我。” 当父母学会真正“看见”孩子的情绪,那些暴烈的脾气,反而会变成滋养情商的土壤。✅ 情绪爆发时:用“命名法”帮孩子找到情绪出口记得有次鱼仔拼乐高,因为总对不上接口,突然“啪”地一声把积木砸在桌上。换作以前,我大概会脱口而出“不许闹”,但那天我蹲下来,看着他涨红的小脸问:“你现在心里,是不是住着一只急躁的小狮子呀?”他愣了愣,突然大声反驳:“是生气的恐龙!因为总拼不好!”这句带着稚气的话,其实藏着情绪疏解的密码。心理学中的“情绪命名法则”早已证实:当孩子能用语言描述感受时——无论是“我委屈”“我害怕”,还是“我像恐龙一样生气”——大脑前额叶会被悄悄激活,理性便会慢慢接管失控的情绪。很多时候,我们总急着制止孩子的“胡闹”,却忘了先接住他们的情绪。就像暴雨天里,与其呵斥“别淋雨”,不如先递上一把伞。先看见情绪,再解决问题,孩子才会真切感受到:“我的感受被重视了,我不是孤单一人。”✅ 冷静后:用“启发式提问”引导反思有次鱼仔发脾气时摔了一地玩具,我没有立刻指责,只是默默守在旁边,等他的哭声渐渐变成抽噎。然后我指着地上的狼藉问:“现在我们是先把东西捡起来,还是你有其他想法?”他低头踢了踢脚边的积木,小声说:“我捡。”比起“你看你把屋子弄得多乱”的说教,这样的提问反而更有力量。它既让孩子直面“行为后果”,又悄悄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回他手里。后来我还会慢慢扩展:“刚才发脾气时,有没有比摔东西更好的方式?”“如果下次再拼不好乐高,你打算怎么做?”就像《正面管教》里说的:孩子需要的是鼓励,而情绪接纳是鼓励的根基。当我们不把“发脾气”当成洪水猛兽,孩子才能在犯错后学会思考,而不是陷入“我不好”的自我否定里。✅ 日常:用“自我暴露”建立情绪联结上周我故意在鱼仔面前“露了回怯”。下班回家后,我耷拉着肩膀坐在他旁边:“妈妈今天被领导批评了,现在有点难过,你能抱抱我吗?”他手里的玩具车停在半空,愣了半天,突然放下车,轻轻拍着我的背说:“妈妈没关系,下次努力就好啦!”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比起永远做“无所不能”的父母,偶尔暴露脆弱反而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。哈佛大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:当父母敢于说“我现在很生气,需要冷静5分钟再和你聊”,孩子会更清楚“情绪没有对错”——大人也会难过、会愤怒,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和这些情绪相处。这种日常的情绪联结,就像给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:原来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伙伴,我不必为它羞耻,也不必被它控制。如今的鱼仔,就算再冒火也没摔过东西了。大多数时候,他是那个会追着蝴蝶跑、会把积木搭成歪歪扭扭城堡的开心淘气宝。其实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,哪有什么高深的技巧?不过是在他大吼大闹时,不说“再闹就打你”,而是说“你看起来很生气,需要我陪你坐一会儿吗”;在他躲在角落哭泣时,不说“别哭了”,而是说“难过没关系,我在这里等你”。因为每个孩子的情绪里,都藏着一句没说出口的“请看见我”。当这份期待被接住,他们才能慢慢长出管理情绪的铠甲,在往后的日子里,既能坦然面对风雨,也能从容拥抱阳光。
展开剩余8%发布于:广东省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