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东南早报
(视觉中国)
■林美聪
什么才是“好的教育”?《好的教育》中的《什么是“好的教育”?信念与原则》告诉我们:好的教育,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、责任担当者、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,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,造福国家社会。而要培养“四个者”的学生,教师首先就要跳出“知识传授”的桎梏,因为学校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,还有品质、人格、情怀……
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,我向来不止关心学生的知识和成绩。那个学期,在我接手的高年级班级中,就有许多深受学习困扰的学生。遇到成绩下滑、挫折或压力时,这些孩子就想着如何逃避,又或一蹶不振。尤其是班上的小丁,临近期末考就紧张、心慌,学习状态不佳,学习效率自然也跟着直线下降。
《好的教育》中说:“如果只关注孩子的成绩,除了提高解题能力,最终,孩子们在社会融入、责任担当、应对挫折等方面都不能和解题能力一样同步提高。”显然,分数固然重要,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使每一个孩子能够全面而个性地发展。于是,我心生一计——利用一节心理课,为大家拨云见日。
那次课上,我以有趣的“吹气球”暖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,便向孩子们介绍心理学中的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,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:原来,考前压力太小或太大都会降低学习效率,影响学习成绩。就像一个气球,给它施加的压力太小,气球软绵绵的;当压力增大时,气球逐渐饱满有弹性;但压力太大时,气球就会爆炸。可见,压力并非坏事,适度的压力反而能助我们一臂之力。
神奇的心理辅导课堂吊足了学生的“胃口”。在同学们尤其是小丁的强烈要求之下,我又趁热打铁,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方法“蝴蝶拍”。别说,“蝴蝶拍”的效果立竿见影。第二天便有学生向我反映,前天晚上按照老师的技术指导进行放松训练,做完后感觉身上的压力消散不少,也能轻松入睡。尤其是一到大考便发挥失常的小丁,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后,也逐渐改善了睡眠质量,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。
因得益于这堂走心的心理辅导课,以小丁为首,班上的学生开始走进心理学、相信班主任,并且愿意把我当成他们的倾诉对象。于是,我先在班级广撒心理问题网,搜集困扰学生的烦恼和压力。接着,利用每周的班会课,开展“两周一题”——两周开展一个主题的心理辅导课。如今,“两周一题”的心理辅导课已形成班级管理特色。每一个心理方法,都能帮助学生排忧解难,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,培养他们健康、健全的人格。
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